【新事物与法】“阿尔法狗”真的来了,律师们该怎么办
发布日期:2017/02/09 21:53:42已浏览:

“阿尔法狗”真的来了,律师们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17-02-08 13:32:07   作者:杨冬   来源: 南京律协   我要评论(0)

摘要:

 

 

  作者/杨冬  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

  来源/南京律协

 

  从3月份“阿尔法狗”惊艳亮相到年底横扫数十位围棋大师,刚刚过去的2016年几乎无争议地被定义为人工智能元年。

 

  在春节假期里,一篇题为《我以为,机器人先抢走的是快递小哥的职位,没想到律师先中招》的文章在律师圈广为流传。我在我们所年会上的发言就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法律服务和围棋相比,究竟谁的复杂程度更高?这个问题也许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我想思考这个问题的律师同仁们在内心多少是有些危机感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连自己的大脑都没有完全搞清楚,怎么可能设计出替代人类大脑的人工智能?这其实是对人工智能的一种误解。确实,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早期,工程师们的思路是让电脑学会人脑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被称为模仿型人工智能,事实证明这条路很多年没有走通。

 

  直到计算机硬件提升和数据量积累这两个条件成熟,人工智能的另一条路径出现了,利用海量数据和合理的算法解决问题。简单的说,计算机不需要知道人脑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它用自己方式(算法和数据)解决同样的问题,这种模式被称为数据驱动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根本不知道人脑是怎么下围棋的,它只是通过无数盘棋局的数据训练,计算胜率最高的每一步棋,最终取胜。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朋友,我推荐阅读吴军的新作《智能时代》,该书详细解读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现状。

 

  那么问题来了,围棋都抗不住了,律师在法律服务领域还能坚守多久?思考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人工智能的两个要素上,算法和数据。让文科生去分析一流算法工程师写的算法程序恐怕不现实,那么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就是人工智能所依赖的数据了。

 

  《没想到律师先中招》的文中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人工智能替代的律师工作是对法律、案例、参考文献的检索、分析工作,也就是计算机能够充分掌握数据的领域。

 

  基于以上分析,律师想不被人工智能替代,就应该把精力从计算机容易掌握数据的领域尽量转移到不容易掌握数据的领域,并在这样的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地位。

 

  数据容易公开获取的领域:法律法规、案例、文献……

 

  数据不容易公开获取的领域:证据(尤其是刑事案件的证据)、与当事人沟通、庭审说服……

 

  人工智能的大时代已经来临,法律服务业短暂的平静只是因为一流的算法工程师还没来得及关注到这个领域,一旦有了合理的算法和足够的数据,巨大的冲击不可避免!在大时代面前,我们即使不能站上浪潮之巅,至少也不应该逆流而行!

 




上一篇:【最高院•裁判文书】同一律师事务所的不同律师可以担任同一案件

下一篇:【年终盘点】2016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

地址:湖北省孝感市乾坤大道8号乾坤购物西侧乾坤写字楼9楼。 电话:0712-2466946

© Copyright 2008 湖北锡爱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316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90202000435号

您是当前第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大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