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新风
4月7日,白沙县邦溪镇的符生打电话给该县司法局法援中心主任曾小姑,称自己找到了工作,准备到外地打工。符生成长经历坎坷,幼年时因家庭变故,母亲多次改嫁不知去向,10年前,自己曾被法院判处3年有期徒刑,从小开始已33年没有户籍。
没有户籍求援法援中心
2014年9月9日,自称是白沙邦溪镇的符生(化名)到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求援,称自己刑满获释后,因没有户口而无法生存,请求法援中心帮其办理户口。
法援中心曾小姑经了解得知,符生的父亲是白沙邦溪镇人,在其两岁时,因其父母感情不合,母亲就带着他改嫁到澄迈县。7岁时,爷爷看着他可怜将他接回到邦溪生活。符生的父亲不认可他是自己的儿子,他只得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病故后,他只能到处流浪。10年前,23岁的他因强奸未遂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他想找份工作,因有“前科”,又没有户籍,没有人愿意留他。他去相关部门申办户口,但最终未果。
针对符生的特殊情况,法援中心主任曾小姑本着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为出发点,让这个小伙子回归社会,使其不再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她受理了这个法援案件。
找到父亲还是难入户
法援中心处理符生“黑户”的事一点不轻松。曾小姑和法援中心的律师郑进东为了符生的户籍多次到邦溪镇了解情况,并与白沙县公安局户籍股主任多次沟通,因符生的情况不符合入户的政策而难以入户。
根据海南省公安机关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相关规定,在1998年7月22日之前出生的小孩一律随母亲落户。为此,曾主任和郑律师前往澄迈,拟在澄迈将符生的户籍落在他母亲的户籍上,但经查,符生的母亲已改嫁几次,公安机关无法查清其母亲到底改嫁到哪里。因其母亲户籍不在澄迈,想在其母的户籍上落户已没有可能。
白沙司法局将情况向白沙县委政法委进行了汇报。政法委召集司法、公安、检察三部门协商,依据目前的落户政策,可将符生的户口落到他父亲的户籍上,但前提条件必须是他父亲同意。
事情有了进展,但与其父亲商量时,其父亲坚决不同意,称“符生不是自己的儿子”。
疙瘩解开终有结果
事情又遇阻力。法援中心经进一步了解,符生从小因没有与父亲生活,父子之间没有感情,其父担心若把符生的户口落到他的名下,符生会分割他的财产。对于父亲的担忧,符生提出不分割父亲的家产,并在法援人员的参与见证下,父子达成了不分割家产的协议。
协议达成了,下一步需要村干部出个证明,证明符生是本村人,但村干部却不同意。因为村干部担心符生落户到本村会要求分田分地,而本村已没有田地可分。对于村干部的思想疙瘩,法援中心曾主任请邦溪镇政府领导出面调解。调解后村干部同意出具证明。符生的户口经法援中心工作人员半年奔波,今年3月,终于使他有了合法身份。
郑进东律师告诉记者,在她从事的法律援助工作中,曾经遇到几例没有户籍的人要求办理入户手续,但因为他们的情况与现行的户籍政策不符,导致他们被户籍政策“边缘化”,而这些为数不多的人却成了户籍管理中的难点,以致于他们长期成为了有真人存在,而户籍系统中却“无迹可寻”的“黑人黑户”,并长期处在监管的盲区。
链接:
http://news.163.com/15/0408/10/AMM2FN3M00014Q4P.html
上一篇:【法律援助】李宗毅、郑进东参与孝感市法律援助再行动座谈会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